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总局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1:37:48  浏览:95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总局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总局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厅、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有关事宜的公告》,现下发总局5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请遵照执行。

国家体育总局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批准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
 二、审批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教练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
 (三)射击场地应当符合《射击规则》要求,并由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验收合格;
 (四)至少应当设置以下一类射击靶位,数量至少应当达到:气枪类靶位16个;50米小口径步枪、手枪类靶位10个;25米小口径手枪类靶位10个(两组速射靶);移动靶位1组;飞碟场地1组(双向、多向、双多向任选其一);
 (五)射击场必须具备公安部门验收合格的枪库和弹药库,枪弹库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
 (六)枪支弹药的购买、使用、保管等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有关规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省级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办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安全管理制度等。如有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当由其签署意见;
 (二)教练员资格证明;
 (三)法人身份证明;
 (四)射击场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公安部门出具的场地及枪弹库验收合格的证明。
 五、审批时限
 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收到从事射击竞技运动单位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举办攀登山峰活动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攀登国内山峰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国内登山管理办法》(2003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6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的团队;
 2.成员至少3人,包括2名队员,另外有1名登山教练员或1名高山向导进行指导;
 3.队员应当参加过省级以上登山协会组织的登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训及体能训练;
 4.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应当持有相应资格证书,1名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最多可以带领4名队员;
 5.所有成员须经二级以上医院身体检查合格,无障碍疾患;
 6.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讯、生活、医疗等基本器材装备;
 7.成员中不得有外国人。
 (三)审批单位
 1.山峰所在地省级体育主管部门;
 2.山峰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处的,审批单位为攀登一侧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该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向山峰交界处其他方省级体育主管部门通报。如山峰交界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之间有争议的,由国家体育总局决定;
 3.山峰为7000米以上的,审批单位为国家体育总局。
 (四)申请时间
 1.攀登公布的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1个月提出申请;
 2.攀登未公布的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3个月提出申请;
 3.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3个月提出申请。
 (五)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发起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
 3.登山团队成员名单及登山简历;
 4.登山团队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资格证书复印件;
 5.登山计划书;
 6.装备清单。
 (六)审批时限
 体育主管部门收到攀登国内山峰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外国人来华登山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1991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8月29日原国家体委令第16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必须是团队,派遣单位为所在国具有法人社团资格的登山组织;
 2.成员全部由外国人组成或由外国人和中国人联合组成;
 3.成员为1名队长、1名攀登队长和若干队员;
 4.外国登山团队必须由中方陪同人员(联络官)随同。联络官必须持有中国登山协会或省、自治区登山协会颁发的联络官证书,并由中国登山协会或所在省、自治区登山协会派遣。
 (三)审批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四)申请方式
 1.成员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团队,由该团队提出申请,或者由外国团队委托我国省、自治区登山协会代理申请事宜;
 2.成员由外国人和中国人组成的联合登山队,由中国团队提出申请。
 (五)申请时间
 至少为入境前一个月
 (六)申请材料
 1.团队名称、队长姓名及人数、所攀登山峰名称和高度及位置、攀登路线和攀登时间、队员登山简历;
 2.派遣单位及联络方式、紧急事件处理联络方式。
 (七)办理签证材料
 队员姓名(英文)、性别、出生年月、职业。
 (八)审批时限
 国家体育总局收到外国人来华登山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总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举办健身气功活动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4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必须是国家批准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
 3.有与所开展活动相适应的场所;
 4.有必要的资金和符合标准的设施、器材;
 5.有经考核合格的辅导人员或专业管理人员;
 6.有活动所在地场所的管理者同意使用的证明;
 7.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条件;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相应管辖权限进行审批。举办参加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健身气功活动,还须获得同级公安机关认可。
 (四)申请时间
 活动举办前15个工作日
 (五)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活动方案。内容包括:举办者姓名、住址或名称、地址;活动地点;时间;人数;开展项目;辅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等;
 3.举办者的身份证明;
 4.活动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5.辅导人员或专业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6.200人以上的活动须有公安机关认可的证明。
 (六)审批时限
 体育主管部门收到举办健身气功活动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的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设立健身气功站点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第令412号发布)、《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4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必须是国家批准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
 2.有与开展活动相适应、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经所在地管理者同意使用;
 3.活动时间相对固定;
 4.负责人具有合法身份;
 5.辅导人员经考核合格;
 活动内容健康、科学,符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三)审批单位
 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审批注册。
 (四)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负责人、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辅导人员情况等;
 2.负责人身份证明;
 3.活动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4.辅导人员资格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收到设立健身气功站点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p><br

开办武术学校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公安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
 二、审批条件
 (一) 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办学宗旨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教育、体育方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武术专长的人才,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四)武术教师应当具备武术教练员资格。武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能低于1:50;
 (五)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武术教学、训练场馆和器材设施。武术训练室内场地人均不少于0.5平方米,室外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
 (六)具备与武术教学、训练相适应的辅助设施,如浴室、医务室等。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开办者的姓名、住址或名称、地址;学校名称;地点;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
 (二)武术教师资格证明;
 (三)开办者身份证明;
 (四)章程;
 (五)场所、校舍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收到开办武术学校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p><br

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
 二、审批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办学宗旨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教育、体育方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体育专业教师应当具备相应教练员资格。体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能低于1:50;
 (四)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训练场馆和器材设施。体育训练室内场地人均不少于0.5平方米,室外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
 (五)具备与体育教学、训练相适应的辅助设施,如浴室、医务室等;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开办者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培养目标;办学规程;办学层次;学校地址;办学条件等。
 (二)体育教师资格证明;
 (三)开办者身份证明;
 (四)场所、校舍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收到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的决定

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的决定


(2004年3月30日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200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4年6月17日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对《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十三条。

二、删去第三十五条第(六)项。

三、删去第四十一条。

四、删去第四十四条。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林业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国有资产管理局


林业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

1995年11月10日,林业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林业(农林)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公司,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公司,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管理工作,防止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保障国家及其他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森林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反映。

附件: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
为深化林业的改革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森林资源,保障国家及其他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配置和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依据《森林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规范意见。

一、森林资源资产及其产权变动的含义
1.根据现行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及实际情况,本《意见》中涉及的森林资源资产主要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资产。
2.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是指由于出让、转让、合资、合作、股份经营、联营、租赁经营、抵押、拍卖、企业清算等引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资产产权的变动。
3.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形式主要包括:
(1)森林、林木资产的产权变动;
(2)林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
(3)森林、林木与林地使用权同时出让转让。

二、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原则及范围
1.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应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2)平等互利,依法公开公正地进行,严禁欺行霸市;
(3)必须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买卖,严禁炒买炒卖;
(4)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林地的产权变动应保持原有的经营规模及用途,确需改变经营规模或改林地为非林地的需按有关规定报经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允许产权变动的森林资源资产包括:
(1)用材林(包括竹林);
(2)经济林;
(3)薪炭林;
(4)林地,包括有林地、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荒地。
3.下列森林资源不允许产权变动:
(1)权属不清或有纠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3)其他有规定不允许产权变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管理
1.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单位发生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时,应向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申请书及有关材料。
2.资格审查合格后,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由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集体组织的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由林业部审批。在资格审查中,如涉及港、澳、台等外籍公民或法人,应审查其所在地区(国)的公证、外交机构的认证和我国驻该地区(国)商务代表处、使馆的认证文件。
3.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4.双方协商,按《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签定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合同或协议。
5.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生效后,当事人应向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产权变动登记手续。
6.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
(1)林权证书及有关证明;
(2)合同及协议;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4)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
1.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各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除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部分)和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
2.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由本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确认。
3.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的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由林业部初审同意后,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确认。
4.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由县及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5.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可由专业评估机构和综合评估机构实施。新设立的专业评估机构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已取得《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评估机构,若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必须经省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资审同意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6.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具体条件和评估标准,由林业部负责制定。
7.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由省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8.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要充分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培育成本和预期收益,各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据此制定本地区的基准林价。
9.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经确认后有效期为一年(包括一年),超过有效期的森林资源资产发生产权变动时,必须重新组织评估。

五、采伐及更新
1.出让转让成交的林木采伐时,应按规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其采伐量需纳入所在行政区域当年的森林采伐限额。
2.出让转让成交的林木采伐时,应按规定向林业部门缴纳林业金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3.出让转让成交的林木采伐时,必须落实迹地更新造林责任和资金,以保证在采伐后的当年或次年完成迹地更新。
4.凡违反林木采伐、更新等有关规定的,由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执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其他事项
1.各地可根据本《意见》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2.本意见由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